花港迎春小学科学组校本教研之课例研究4
自能课堂下科学素养中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式探究
5月16日下午,花港迎春小学迎春校区科学教室1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教研活动。科学组全体教师齐聚一堂,观摩了文举老师执教的五年级《热在金属中的传递》研讨课。本次活动旨在探索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,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。
文举老师以生活中"金属勺在热汤中变热"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,立即激发了五(7)班学生的探究兴趣。课堂上,文老师设计了三个递进式的实验活动:首先让学生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感受导热性差异;接着通过蜡烛融化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路径;最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热在不同形状金属中的传递特点。整堂课学生参与度高,实验记录详实,展现了良好的科学素养。
薛祥老师在评课中高度评价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,文老师准确把握了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,将抽象的热传递原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观察。特别是金属棒涂蜡实验的设计非常巧妙,学生能清晰看到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。建议可以增加数字化温度传感器的使用,让学生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。陈玲娟老师则从课堂实施角度进行了点评,本节课充分体现了'做中学'的科学教育理念。文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,如'为什么金属勺柄也会变热'、'热是怎样传递的'等,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。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发言积极,展现了良好的思维品质。若能在实验后增加更多生活应用的讨论,如解释保温杯的工作原理,会使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更紧密。”
本次活动为科学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研讨机会。通过课例观摩和专业点评,教师们对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学校表示将继续开展此类教研活动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,提升科学教学质量。


